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第十一期上海高校新任辅导员培训项目于4月17日上午在徐汇校区东部教苑楼C座多功能厅如期举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德育处处长朱敏,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学生工作部部长韩刚,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夏惠贤,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班导师以及来自上海市26所高校的167名新任辅导员参加开班仪式。
葛卫华在致辞中对全体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打造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五育并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支撑。他希望:新任辅导员们能够聚焦使命担当,抓住立心与铸魂的重点任务;聚力数字赋能,掌握精准与系统的方式方法;聚能职业生涯,推动实践与研究的双向并进。
夏惠贤在发言中从项目概况、项目内容、知识模块等角度介绍了本次培训的方案,并从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建议辅导员们要从新时代的教育思想出发,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创新辅导员工作管理新思路。
仪式上,新辅导员代表以及班导师代表也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李韵涵老师表示在未来的工作和培训中她将会求知进取,加强学习;转变角色,明确职责;善于反思,勤于总结,坚持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初心,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青春。2020年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班导师代表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辅导员陈琳老师认为:辅导员的存在是为了让思政的光芒点亮青春理想,是为了让教育的温暖走进学生心灵。她建议新辅导员们以培训班为起点,补齐专业知识的短板,创造思政工作的天花板,成长为能够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仪式最后,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闵辉同志做开班动员。他指出:本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精心设置课程模块,在传承此项培训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全面覆盖辅导员工作的各个方面,为辅导员职业成长奠定了基石。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必须要提高站位,从铸魂育人的重要性和战略性出发,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明确角色定位,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路人、开路人,深化价值引领,优化管理服务,强化统筹协调。找准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要勤学苦练本领,让学生工作更有力度、有温度、有厚度。最后,他希望新辅导员们能够把所学所得运用到工作之中,能够树立胸怀祖国、热爱人民的博大情怀,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可贵品质,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满怀信心踏上新征程,承担新责任,去描绘各自职业生涯的新蓝图。
当天下午,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彭高成教授为全体学员作题为《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报告。他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内涵,为新辅导员们介绍了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理论、方法。最后,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新辅导员们分享了人生之道和工作体会。
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启动市属高校新辅导员岗前培训项目,并委托上海师范大学承办。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人事处的精心指导,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人事处、学生工作部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本项目已经顺利开展至第十一期,累计培训人数达1542人。本期项目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采用混合学习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形式,旨在为新辅导员们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学习安排。项目重点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夯实专业基础、探索教学实践智慧,旨在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长足动力,帮助他们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大思政”格局,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一步。
(供稿、摄影: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