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报(版面头条) 2025年11月10日
标题:一枚徽章 两度进博 支教归来,“小叶子”续写青春接力
记者:刘昕璐


汪倪诺正在进行志愿服务。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除署名外)

汪倪诺的二年级生徽章。
一枚进博会“小叶子”专属的老款“二年级生”徽章,对于上海师范大学“小叶子”汪倪诺来说,是一个十分特别的进博会印记。相比如今造型精美的各式徽章,它略显质朴,却承载着特殊的重量——这是接力,是传承,更见证着她两度走进“四叶草”的身份蜕变。
一份传承:从受赠者到续写者
汪倪诺早在第五届进博会时就曾当过“小叶子”。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青年报记者也曾采访过她。当时,她与另一名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时被分在内外宾接待岗工作的“小叶子”一起大方介绍志愿情缘。在第五届进博会中,她同时担任了内外宾接待岗位的负责人、培训负责人,在大学毕业前完成了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进博会志愿。
那时候的汪倪诺是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即将去往西部支教。在温暖的志愿者大家庭中,一名学姐赠送了汪倪诺这枚十分珍贵的“二年级生”徽章。“这枚徽章最初属于这名经验丰富的学姐,她是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之一,也是进博会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将徽章传承给了当时还是一年级‘新叶’的我。”在汪倪诺看来,它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温暖与力量,见证着奉献与友爱的接力传承。
彼时,汪倪诺才刚刚入选研究生支教团,对未来的支教生活充满期待与忐忑。学姐赠予她这枚徽章,对她而言是一种信任与激励,既是鼓励自己珍惜在进博会的志愿服务经历,积极锻炼,更是为未来在支教一线奉献积累经验而打气,并在未来的一天,还能重返进博会。待到那时,这枚徽章就能自豪地别在缎带上了。
一次回归:从“新叶”到“骨干”
如今,汪倪诺支教归来,有幸重返进博会场馆,成为一名二年级“小叶子”。她再次投身内外宾接待岗,肩上的责任却已不同往日。最大的变化是接待的团级别更高、工作要求更加严谨细致。
今年,汪倪诺的接待任务全面升级,从简单的路线引导升级为全流程接待协调。她需要提前一周熟悉接待团成员的背景信息、参观诉求乃至个性化需求。在制定接待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时间节点的精准把控,还要预判各展区的人流情况,设计出最优路线。
就在进博会开幕式当日接待前一个小时,她紧急接到通知,因代表团行程调整,参观时间压缩至原计划的一半,且必须包含一个原计划中没有的技术装备展区。这意味着她精心设计的路线和时间表需彻底调整。因此,她必须快速重新规划最优路线。
时间紧迫,汪倪诺迅速反应,与各展台负责人沟通,请他们准备精简版讲解。自己则重新画出路线图并打印出来,以方便为代表团成员提供清晰的路线指引。顺利完成参观后,代表团团长还特别赞扬了这群“小叶子”的灵活应变,称这次“紧凑而高效”的参观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取得了最大收获。
作为二年级“小叶子”,汪倪诺还承担起带领“新叶”的责任。她积极与小伙伴分享如何快速熟悉场馆布局、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当遇到有志愿者因工作压力感到焦虑时,她也会用支教时学到的沟通方法,春风化雨般地帮助他们调整状态。
三年的成长,让汪倪诺更加自信从容。从第五届到第八届,变的是肩上的责任,不变的是那颗志愿服务的热忱之心。
这枚老款“二年级生”徽章,见证了她从青涩懵懂到自信从容的蜕变,也见证了“小叶子”群体一届又一届的接力传承,指引着大家在奉献中收获成长。这枚徽章的故事还将续写下去,而奉献友爱的精神,也正在每一届进博会志愿者中生生不息。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epublish/qnb/html/2025-11/10/content_122_3876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