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引领者——记哲学与法政学院马国辉老师
□王丹妮
“对于审美,我们应该终身坚持。”身着灰色西装外套,蹬着锃亮的皮鞋,带着金丝边眼镜,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走路笔直,步伐稳健,时刻保持着绅士风度和专业气质的马国辉老师经常如此告诫学生。任教于哲学与法政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具有三十多年教龄的马老师说,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要着装得体,注意个人形象,要拥有优雅的姿态和丰富的内涵。“马老师平日看上去很严肃,但遇见学生立马会露出亲切的微笑。上课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幽默言语,让我们知道他其实是一位很好相处的长者。”□王丹妮
传道授业解惑者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中流行着这样的对话:
“你们班今天下午有马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吧,能不能给我占个座?”
“好好好,我帮你占座,早点来啊!”
引起同学热议的就是马老师的职业规划课,其风靡程度一度导致课堂座无虚席,也深深吸引了其他专业同学的兴趣。上课铃响起,全班同学坐定,马老师往往会先请一位同学畅谈对未来的思考。然后,从学生的言语表达、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帮助同学理清思路、规划未来。
马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要多阅读结构严谨、思辨较强的书以整合思维框架,达到知识体系化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后,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操练和运用。如: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要在大学期间不断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先不要考虑能赚多少钱,而要知道经验和智慧的积累更加重要。要尽早、尽快、尽可能地从“学校人”过渡到“社会人”,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再如:崇尚创新,就应该在多阅读、多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自己的眼光和能力,细心独到观察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时与势,争取领风气之先,在创新环境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占得一席之地。
马老师的思维似乎具有一种先天的抽象性,他总是能看到事物更加脱离表面的内在。他认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模式,并且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思辨的重要性。每每聆听老师教诲,这种自我释放的发散式教学与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带给我们的激励和触动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传道授业解惑,我想,大概就是如此!
“固执的”坚守者
夏天下午的课堂,伴着窗外的烈日和阵阵蝉鸣声,如催眠曲般扰乱大家的意志。但是马老师激情洋溢的讲课瞬间冲散了同学们的睡意,犹如一阵凉风吹进我们的心田。三课时的讲授,对于一个年近花甲又有腰疾的马老师而言并非那么轻松。马老师上课从不坐着,生病时也不例外,他说这是对学生的一份尊重。
大一时,有一次上课时马老师突然不舒服,缓了一两分钟左右才继续讲课,原来马老师的腰疾又犯了。“身体不舒服,您就坐着给我们上课吧,也挺亲切的。”同学们说。“我并无大碍,站着讲课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还是站着讲吧!”其实,无论是站着讲课还是坐着讲课,取决于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或许是小事一桩,但当时的我,听到马老师这么说,只觉得内心一股暖流淌过。看着马老师略带疲倦的面容和深邃而又坚定的双眼,顿时觉得马老师的高尚是如此朴素。它没有闪闪的金光,朴素得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地飘落下来,滋润着我们的心。
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还有那么一件小事,说它小是因为此事涉及的人数仅仅只有一位同学,但是它却大到足以改变这个同学的一生。高年级有个A同学,从小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显得自卑内向、脆弱敏感。临近毕业,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他近乎无力承受。为逃避现实、麻痹自我,A同学曾一度拒绝与老师们的一切联系。在与家长沟通后,得知A同学非常信任马老师。在学院的联系下,获知情况的马老师第一时间便与A同学联系。马老师与A同学进行了长谈,开导和帮助A同学重塑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在马老师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A同学终于通过了论文答辩,顺利毕业。
我很好奇为什么A同学如此信任马老师。后来得知A同学对于马老师的信任不是一时的,而是源于从大一开始,马老师对A同学的那份关心和鼓励。A同学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从小自卑,不自信,性格内向,内心脆弱而敏感。大学期间,马老师为了使A同学树立自信心,经常在课堂上鼓励A同学发言,并及时给予肯定。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马老师对于A同学的关心也从未减少,久而久之,A同学对马老师有了一种亦师亦父的感觉。
“学生在乎我的,或许就是我在精神上、灵魂上给他们的一些触动和启发,以及作为老师的责任和良心。”一句简单的话,道出的是马老师的那份高尚师德和爱生之情。(转自《上海师大报》2016年6月30日版)